肠息肉是突出于肠黏膜表面的异常组织增生,可能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高脂饮食、胆汁酸代谢异常、肠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药物控制、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
功能主治:本品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单药治疗本品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当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本品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盐酸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当盐酸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本品可与盐酸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用药限制本品不建议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用法用量:推荐剂量本品的推荐剂量是早晨10mg。每日一次,空腹或进食后给药。在耐受本品的患者中,剂量可以增加至25mg(参见【临床试验】)。在血容量不足的患者中,建议开始使用本品前对血容量不足进行纠正(参见【注意事项】)。肾损害患者开始使用本品前建议评估肾功能,之后应定期评估。eGFR低于45mL/min/1.73m2的患者不应使用本品。eGFR高于或等于45mL/min/1.73m2的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如果eGFR持续低于45mL/min/1.73m2,应停用本品(参见【注意事项】)。肝损害患者肝损害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重度肝损害患者的恩格列净暴露增加。重度肝损害患者的治疗经验有限,因此,不建议该部分人群使用。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可导致多发性肠息肉,此类患者需从20岁起每1-2年接受结肠镜检查。Lynch综合征患者除息肉外常伴有子宫内膜癌等肠外肿瘤,建议进行基因检测。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可能形成假性息肉。克罗恩病引发的炎性息肉多伴有腹痛、腹泻症状,需通过美沙拉嗪、硫唑嘌呤等药物控制基础疾病。
长期摄入红肉、加工食品会促进胆汁酸分泌,刺激肠上皮增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使致癌物在肠道滞留时间延长,建议每日补充燕麦、奇亚籽等可溶性纤维20-30克。
胆汁酸重吸收障碍会导致次级胆汁酸浓度升高,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息肉形成。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可能加速息肉癌变进程。
肠道菌群紊乱使具核梭杆菌等促炎菌种过度繁殖,产生致癌代谢物。补充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可改善肠道微环境,降低息肉复发率。
肠息肉患者日常需限制烧烤类食物摄入,烹饪方式优先选择清蒸炖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肠镜,腺瘤性息肉切除后建议每3年随访一次,炎性息肉可延长至5年。发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