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皮炎可通过冷敷处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避免日晒、修复皮肤屏障等方式治疗。日光性皮炎通常由紫外线过敏、皮肤屏障受损、光敏性物质接触、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皮肤出现红肿灼热时,可用冷藏生理盐水或冷牛奶浸湿纱布湿敷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低温能收缩毛细血管,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瘙痒。避免直接使用冰块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软膏、他克莫司软膏或炉甘石洗剂,每日2次。糖皮质激素药膏可快速消炎止痒,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适合面部等薄嫩部位。皮损渗液时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待干燥后再用药膏。
严重者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泛发皮损时短期服用泼尼松。光敏反应剧烈者可用羟氯喹调节光过敏,合并感染时需联用多西环素等抗生素。
发病期间严格避免紫外线照射,外出时穿戴防晒衣帽,使用SPF50+广谱防晒霜。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时段减少户外活动。车窗、玻璃无法完全阻隔UVA,室内靠窗位置也需防护。
日常使用含神经酰胺、角鲨烷的保湿霜修复受损角质层,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避免搓澡等物理刺激。慢性患者可定期进行光子嫩肤或红黄光治疗,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耐受性。
日光性皮炎患者需建立长期防晒习惯,选择UPF50+的防晒衣物,日常补充维生素B3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光敏感性。急性期避免食用光敏性食物如灰菜、苋菜、无花果,恢复期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促进新陈代谢。皮肤持续红肿溃烂或伴随发热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查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