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牙结石压迫的牙龈在去除牙结石后通常可以恢复。牙结石长期堆积会刺激牙龈,导致红肿、出血甚至萎缩,但通过专业洁牙和日常护理,牙龈健康状况能得到改善。
1、牙结石对牙龈的影响:
牙结石是牙菌斑钙化形成的硬质沉积物,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初期表现为牙龈炎,出现红肿、触碰易出血等症状。若不及时清除,可能发展为牙周炎,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严重时牙齿松动脱落。牙结石的机械压迫和细菌毒素共同作用,破坏牙龈与牙齿的附着关系。
2、牙龈恢复的可能性:
牙龈恢复程度取决于病变阶段。轻度牙龈炎患者在洁牙后1-2周内炎症可消退,牙龈颜色和形态逐渐恢复正常。中度牙周炎患者通过龈下刮治等治疗,能控制炎症进展,但已萎缩的牙龈组织难以完全再生。重度牙周炎需手术治疗,配合骨粉移植等修复手段,可部分恢复牙龈功能。
3、促进牙龈恢复的措施:
超声波洁牙是清除牙结石的基础治疗,必要时需进行龈下刮治或根面平整。炎症控制后可采用牙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使用含氟牙膏和牙线维持口腔清洁。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充足摄入有助于牙龈组织修复,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
日常护理需坚持巴氏刷牙法,每日两次配合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选择软毛牙刷避免牙龈损伤,饭后漱口减少食物残渣滞留。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果,适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牙龈恢复期间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刺激,出现持续出血或疼痛应及时复诊。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能增强免疫力,辅助牙龈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