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时尿道口有灼烧感可能由尿路感染、尿道炎、前列腺炎、尿路结石、化学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多饮水、局部清洁、药物缓解、就医检查等方式干预。
1、尿路感染:细菌侵入尿道引发炎症反应,常见于女性因尿道较短易受感染。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病原体,表现为排尿灼痛、尿频尿急。治疗需口服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配合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细菌排出。
2、尿道炎: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导致尿道黏膜充血肿胀,常伴有黄色分泌物。可能与不洁性接触、免疫力下降有关。确诊需尿常规检查,治疗选用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药物,期间避免性生活。
3、前列腺炎:中青年男性久坐或憋尿诱发前列腺充血,疼痛可放射至尿道口。伴随会阴部胀痛、排尿分叉。热水坐浴可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服用坦索罗辛、塞来昔布等药物改善循环。
4、尿路结石:结晶摩擦尿道黏膜产生烧灼感,排尿末疼痛加剧。可能与饮水不足、高草酸饮食有关,超声检查可确诊。小于6mm结石可通过跳跃运动辅助排出,疼痛剧烈时需体外碎石治疗。
5、化学刺激:沐浴露残留或避孕套润滑剂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排尿时局部刺痛。建议改用无皂基清洁产品,穿纯棉内裤减少摩擦。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需排除过敏因素。
日常需保持外阴干燥清洁,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尿道。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衣,性行为后及时排尿冲洗尿道。出现血尿、发热或腰背部疼痛应立即泌尿科就诊,完善尿培养及药敏试验。规律进行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功能,减少尿路感染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