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的诊断需结合视力检查、屈光状态评估、双眼视功能检测及排除器质性病变。临床标准包括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值、双眼视力差异≥2行、存在明确形觉剥夺因素或斜视等危险因素。
1、视力筛查:3-5岁儿童单眼矫正视力低于0.5,6岁以上低于0.8需警惕。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图形视力表检测,需排除配合度影响,重复测试结果稳定方可确认。
2、屈光参差评估:双眼球镜度差≥1.50D或柱镜度差≥1.00D易导致弱视。通过散瞳验光确认屈光不正类型,高度远视+5.00D以上或散光≥2.00D是常见诱因。
3、斜视相关检查:显性斜视角度>5持续3个月以上可能继发弱视。采用角膜映光法、三棱镜遮盖法测量斜视度,交替性斜视较单眼恒定性斜视更易保留部分视力。
4、形觉剥夺因素:先天性白内障、重度上睑下垂等疾病导致视网膜成像模糊。需通过裂隙灯检查排除角膜混浊、晶状体 opacity等器质性病变,发病越早对视力影响越大。
5、双眼视功能检测:立体视锐度>60秒弧提示异常。采用Titmus立体图或随机点立体图评估,同时进行 Worth四点试验判断双眼融合功能,弱视眼多存在抑制现象。
确诊弱视需综合眼科专科检查结果,6岁前是治疗黄金期。日常需坚持遮盖疗法配合精细目力训练,定期复查视力及屈光度变化。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D及DHA,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天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促进视觉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