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痛可通过休息制动、局部热敷、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外用镇痛贴膏、足弓支撑等方式缓解。该症状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运动损伤、肥胖或长期站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局部压痛、活动后加重等症状。
1、休息制动:减少跑跳等高冲击活动,选择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低强度运动替代。体重超标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减轻足部负荷,建议每日步数控制在6000步以内,避免长时间穿硬底鞋。
2、局部热敷:使用40℃左右热毛巾每日敷贴患处2-3次,每次15分钟。可配合中药熏洗,选用伸筋草、透骨草各30克煎煮后泡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急性损伤期应改用冰敷。
3、口服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可缓解炎症反应,塞来昔布胶囊选择性抑制COX-2酶,双氯芬酸钠肠溶片适合胃肠敏感者。需餐后服用并观察有无黑便等消化道不良反应,连续用药不超过7天。
4、外用贴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吲哚美辛巴布膏具有持续12小时缓释效果。使用前清洁皮肤,避开破损处,过敏体质建议先做小范围皮试。
5、足弓矫正:定制生物力学鞋垫可分散足底压力,选择后跟杯加硬的运动鞋。夜间穿戴足踝支具保持肌腱拉伸状态,晨起前可先做脚趾抓毛巾练习激活足底筋膜。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三文鱼等抗炎食物摄入,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进行足底筋膜放松训练,用网球沿足弓滚动按摩。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夜间静息痛需排查跟骨应力性骨折,超声引导下局部封闭治疗可作为顽固性疼痛的备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