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症状可能由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血运性梗阻、肠壁神经肌肉病变、肠腔狭窄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
1、腹痛:肠梗阻患者常出现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腹痛发作时患者常屈曲身体以缓解疼痛,疼痛间歇期可完全消失。机械性梗阻早期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
2、呕吐:梗阻部位越高呕吐出现越早。高位梗阻呕吐频繁,吐出物为胃内容物;低位梗阻呕吐出现较晚,可吐出粪样物。麻痹性肠梗阻呕吐呈溢出性,呕吐物常为咖啡色或血性。
3、腹胀: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梗阻腹胀显著。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全腹均匀膨胀,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4、停止排便排气: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多停止排便排气。但梗阻早期或高位梗阻时,梗阻以下肠段残留的粪便和气体仍可排出。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黏液样便。
5、全身症状:单纯性肠梗阻早期全身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绞窄性肠梗阻可出现发热、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肠梗阻患者需禁食禁水,通过胃肠减压减轻腹胀。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饮食恢复应从流质开始,逐步过渡到半流质、软食。适当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