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汁分泌量是否充足可通过婴儿体重增长、排尿排便次数及哺乳表现综合判断。
1、婴儿体重增长情况:
足月新生儿出生后7-10天内可能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降幅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若母乳充足,婴儿通常在2周内恢复出生体重,之后每月增重500克以上。定期监测体重曲线是判断乳汁量的客观指标,建议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母乳喂养儿童生长曲线图进行比对。连续两周体重无增长或增长不足需警惕摄入不足。
2、排尿排便频率:
出生第4天后,每日排尿6-8次且尿液呈淡黄色,说明摄入足够。母乳喂养婴儿大便呈金黄色糊状,初期每日排便2-5次,满月后可能减少至数天一次但仍属正常。若尿量明显减少、尿液深黄或大便持续干燥硬结,可能提示乳汁不足。
3、哺乳行为表现:
有效哺乳时能听到规律吞咽声,单次哺乳时长约15-20分钟,哺乳后婴儿自然松开乳头并呈现满足状态。哺乳间隔2-3小时,夜间仍需哺乳1-3次。若哺乳时间过长超过40分钟、频繁哭闹寻乳或哺乳后仍显烦躁,需评估乳汁转移效率。
哺乳期母亲每日需额外摄入500千卡热量,多食用鲫鱼豆腐汤、花生猪蹄汤等优质蛋白食物,适量补充核桃、芝麻等坚果。保持每天30分钟散步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影响乳汁质量。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房,采用摇篮式或侧卧式等正确哺乳姿势,双侧乳房交替喂养。保证每日7-8小时分段睡眠,避免焦虑情绪影响催乳素分泌。若调整饮食作息后仍怀疑乳汁不足,建议在专业哺乳顾问指导下进行24小时哺乳记录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