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手术后可能引发肛周感染、肛门狭窄、尿潴留、创面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1、肛周感染:
术后创面暴露于粪便环境易滋生细菌,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每日高锰酸钾坐浴结合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控制感染,严重者需切开引流。
2、肛门狭窄:
瘢痕挛缩导致排便困难,可能与术中黏膜切除过多有关。早期扩肛器训练可预防,已形成狭窄需行肛门成形术或纵切横缝术松解。
3、尿潴留:
腰麻及疼痛反射抑制排尿功能,多发于术后24小时内。热敷下腹部或新斯的明注射促进排尿,导尿术适用于严重腹胀者。
4、创面出血:
结扎线脱落或凝血异常导致渗血,常发生在术后1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无效时需缝扎止血,必要时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
5、肛门失禁:
括约肌损伤引发控便障碍,需肛管超声评估损伤程度。生物反馈训练改善轻度失禁,重度者需括约肌修补术或人工括约肌植入。
术后保持高纤维饮食如燕麦、火龙果预防便秘,避免久坐骑车等压迫创面,便后温水清洗配合康复新液湿敷促进愈合。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大量出血需立即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