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体内脂肪主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医疗手段结合实现,药物仅作为辅助手段。临床常用的减脂药物主要有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芬特明-托吡酯复方制剂、安非他酮-纳曲酮复方制剂、二甲双胍等。这些药物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针对不同肥胖类型及合并症选择。
1、奥利司他:
作为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通过阻断膳食脂肪吸收发挥作用。适用于BMI≥28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脂肪泻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需配合低脂饮食,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
2、利拉鲁肽:
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通过延缓胃排空和中枢性食欲抑制实现减重。适用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需皮下注射。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甲状腺髓样癌病史者禁用。
3、芬特明-托吡酯:
该复方制剂通过中枢食欲抑制和增强饱腹感减重。适用于BMI≥30或≥27伴肥胖相关疾病者。可能引起口干、便秘、感觉异常,妊娠期及青光眼患者禁用。需逐步调整剂量以降低不良反应。
4、安非他酮-纳曲酮:
通过调节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通路控制食欲。适用于BMI≥30或≥27伴至少一项肥胖并发症者。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头痛,癫痫病史者禁用。需警惕血压升高风险。
5、二甲双胍:
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间接辅助减重,尤其适用于腹型肥胖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和维生素B12缺乏。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严重肝病患者禁用。
减脂药物使用需建立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及行为矫正基础上。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选择游泳、骑行等关节友好型运动,保持7-9小时睡眠。定期监测体成分变化,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时,需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出现心悸、持续性头痛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