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呕吐需警惕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四类常见病因。
1、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胃肠炎是最常见诱因,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伴随腹泻、腹痛;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可能因胃酸刺激出现周期性呕吐,常伴上腹灼痛;胆道疾病如胆囊炎发作时,胆汁排泄受阻可引发反射性呕吐,多伴右肋下绞痛;肠梗阻典型表现为呕吐宿食或粪样物,腹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
2、神经系统疾病:
颅内压增高性疾病如脑出血、脑肿瘤,呕吐呈喷射状且无恶心前兆,多伴剧烈头痛和视乳头水肿;前庭功能障碍如梅尼埃病,呕吐与眩晕发作同步,伴随耳鸣和眼球震颤;偏头痛发作期可能出现呕吐,通常有视觉先兆和单侧搏动性头痛。
3、内分泌代谢疾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体内酮体堆积刺激呕吐中枢,呼气有烂苹果味伴深大呼吸;甲状腺危象患者呕吐伴高热、心动过速;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可出现顽固性呕吐,伴随皮肤色素沉着和低血压。
4、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部分患者以呕吐为首发症状,尤其下壁心梗常伴上腹痛;心力衰竭致胃肠淤血时,进食后呕吐常见,多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恶性高血压引发高血压脑病时,呕吐伴视物模糊和意识改变。
出现呕吐需观察伴随症状:记录呕吐物性状是否含血、胆汁、发作频率与进食关系,测量血压血糖等基础生命体征。建议暂时禁食4-6小时,小口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自行服用止吐药物掩盖病情。若呕吐持续超过24小时、出现呕血、意识障碍、胸痛或严重脱水表现尿少、眼窝凹陷,需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孕期呕吐需排除妊娠剧吐,可尝试生姜制品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