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及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药物选择需根据病因、肾功能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功能主治:补肺肾,益精气。用于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咯血,腰背酸痛;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5粒粒,一日3次;疗程8周。
1、降压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是治疗尿蛋白的基础药物。这两类药物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质滤过,适用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疾病。长期使用需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妊娠期女性禁用。
2、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如微小病变型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蛋白尿。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球损伤。使用时需注意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建议晨起顿服并配合钙剂补充。
3、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用于激素依赖或抵抗的肾病综合征如膜性肾病。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少抗体对肾小球的攻击。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可能引起骨髓抑制或感染风险增加。
4、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可辅助降低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氧化应激间接保护肾功能。合并高脂血症的肾病患者建议长期小剂量使用,需警惕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
5、中成药辅助:
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等中成药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作用,可辅助减少尿蛋白排泄。需注意中成药需辨证使用,避免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不建议单独用于严重蛋白尿治疗。
尿蛋白患者需限制每日食盐摄入<5g,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建议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8-1.0g/kg体重。适度进行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蛋白尿加重。定期监测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指标,出现水肿或尿量减少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压控糖,血压目标值建议<130/8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