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早上起来肚子一阵一阵绞痛

2025-04-23

247次浏览

中暑可通过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补充电解质、药物缓解、重症就医等方式治疗。中暑通常由高温暴露、体液流失、体温调节障碍、基础疾病、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紧身衣物,保持平卧体位。避免继续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使用风扇或空调辅助降温。环境温度每降低1℃,核心体温下降速度可提升0.2℃/分钟。

用冷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或使用冰袋冷敷。避免直接用冰水浸泡,可能引发寒战反而不利散热。体温降至38℃以下时停止降温,防止过度低温。

饮用含钠钾的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每小时补充500-1000ml液体。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纯水,可能加重电解质紊乱。可进食西瓜、橙子等含水分及钾元素的水果。

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头痛症状,地塞米松用于脑水肿辅助治疗,氯丙嗪适用于重症降温。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可改善恶心呕吐,但需避免含酒精制剂加重脱水。

出现意识模糊、抽搐、体温超过40℃时需紧急送医。可能与热射病导致多器官衰竭有关,通常表现为谵妄、无汗、血压下降等症状。静脉补液、血液净化是重症核心治疗手段。

预防中暑需保持每日2000ml饮水,高温时段避免剧烈运动,外出佩戴遮阳帽。饮食选择冬瓜汤、绿豆粥等清热食材,运动后及时补充含盐分食物。空调房与户外温差建议控制在8℃以内,逐步适应温度变化可减少体温调节负担。出现头晕心悸等先兆症状时需立即中止活动,必要时测量体温监测病情进展。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