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耳部清洁、疼痛管理、预防并发症、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乳突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中耳炎扩散、免疫力低下、耳部外伤、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细菌感染是乳突炎主要病因,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或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若出现药物过敏或疗效不佳,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使用医用棉签轻柔清理耳廓分泌物,禁止自行掏挖耳道。化脓性分泌物需由医护人员专业处理,防止感染扩散至颅脑。
急性期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耳痛。热敷患侧耳后区域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避免患儿频繁触摸或按压患耳,观察是否出现头痛加剧等颅内感染征兆。
乳突炎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高热、耳后红肿、听力下降等症状。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出现颈部僵硬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警惕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结束后需进行纯音测听和颞骨CT复查,评估乳突气房恢复情况。慢性乳突炎患儿可能需要鼓膜置管术或乳突切除术,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耳道进水。
日常饮食应增加猕猴桃、鲜枣等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适量食用三文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保持每日30分钟户外活动增强体质,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减轻耳部充血。恢复期每三个月复查耳镜,持续观察至生长发育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