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办

2025-04-29

15784次浏览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道清洁、鼻腔冲洗、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方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由感冒、鼻炎、腺样体肥大、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负压等原因引起。

1、清洁耳道:

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尖锐物品清理耳道,防止损伤鼓膜。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外耳道分泌物,每日1-2次。游泳或洗澡时佩戴耳塞,防止污水进入加重炎症。

2、鼻腔护理:

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洗鼻器冲洗鼻腔,每日2-3次,减少鼻咽部分泌物倒流至咽鼓管。过敏性鼻炎患者需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缓解症状。

3、药物治疗:

黏液溶解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可稀释中耳积液,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喷雾减轻咽鼓管水肿。急性期可短期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控制感染,合并疼痛时服用布洛芬缓解。

4、鼓膜穿刺:

对于持续3个月以上的顽固性积液,可在局麻下穿刺抽吸黄色黏稠液体,同时注入地塞米松促进炎症消退。该操作需在耳鼻喉科门诊完成,术后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

5、鼓膜置管:

反复发作或听力显著下降者需行鼓膜切开置管术,通气管留置6-12个月以平衡中耳压力。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管腔堵塞,避免耳部进水,置管期间禁止乘坐飞机或高原旅行。

日常饮食增加冬瓜、薏米等利水食材,减少奶制品及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度进行吞咽咀嚼训练促进咽鼓管开放,如吹气球、嚼口香糖等。睡眠时垫高枕头减轻鼻咽部充血,出现耳闷胀感持续超过两周或听力骤降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