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鲜过敏可通过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泼尼松等药物缓解症状。海鲜过敏通常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组胺释放、遗传因素、食物交叉反应、既往过敏史等原因引起。
1、抗组胺药:氯雷他定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减轻皮肤瘙痒和红肿症状。西替利嗪能缓解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适合夜间服用。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与酒精同服。
2、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适用于严重过敏反应,可快速抑制免疫过度应答。地塞米松注射液用于喉头水肿等急症,需监测血糖和血压变化。短期使用可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
3、白三烯抑制剂:孟鲁司特钠能阻断过敏介质释放,改善呼吸道症状。与抗组胺药联用可增强疗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和嗜睡。哮喘患者需长期用药时需评估肝肾功能。
4、肾上腺素:过敏性休克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可收缩血管缓解支气管痉挛。患者需随身携带自动注射笔,注射后保持平卧位观察30分钟。二次注射需间隔15分钟以上。
5、免疫调节剂:奥马珠单抗适用于顽固性过敏,通过结合IgE抗体阻断过敏级联反应。需每月皮下注射,治疗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该药可能增加寄生虫感染风险。
海鲜过敏患者应避免食用甲壳类、贝类等高风险食物,烹饪时注意厨具交叉污染。急性期选择米粥、南瓜等低敏饮食,补充维生素C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适度游泳、瑜伽可改善免疫功能,运动时需携带急救药物。出现胸闷、声嘶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过敏患者建议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