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脱肛

2025-05-01

1574次浏览

脱肛在医学上称为直肠脱垂,指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判断脱肛需结合症状和体征,典型表现为肛门有肿物脱出,初期排便时脱出且可自行回纳,后期需手动复位甚至持续脱出。

一、典型症状自查:

排便时肛门有柔软肿物脱出是最主要特征。早期脱出物较小2-3厘米,呈淡红色环形皱襞,便后自动缩回;随着病情进展,脱出长度可达5-10厘米,呈圆柱状,需用手托回。部分患者伴有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或黏液血便。长期脱垂者可能出现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肛门失禁。

二、体征检查方法:

蹲位模拟排便动作时观察肛门情况,若见直肠黏膜呈放射状脱出即可初步判断。轻度脱垂仅黏膜层突出,重度可见全层肠壁脱出,脱出肠管表面有同心圆状皱襞。指检可触及柔软堆积的黏膜,严重者能摸到脱垂肠段与肛管间的环形沟。

三、临床分级标准:

根据脱垂程度分为三度:Ⅰ度直肠黏膜脱垂脱出长度小于3厘米;Ⅱ度直肠全层脱垂脱出4-8厘米;Ⅲ度直肠乙状结肠脱垂脱出超过8厘米。伴随肛门括约肌功能评估,可通过肛管直肠测压明确损伤程度。

直肠脱垂患者需避免久蹲、便秘等腹压增高行为,每日进行提肛运动收缩肛门动作增强盆底肌力量。饮食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燕麦、芹菜等富含粗纤维食物,配合适量温水坐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重度脱垂者需考虑硬化剂注射或直肠悬吊固定术等治疗。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