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脑梗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吸烟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突发性眩晕、单侧肢体麻木、言语含糊、视野缺损、行走不稳等症状。可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控制基础疾病、康复训练、手术取栓等方式干预。
1、眩晕:动脉硬化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能引发突发性眩晕,常伴恶心呕吐。需立即平卧避免跌倒,监测血压血糖,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需急诊排除后循环梗死。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降压药物。
2、麻木: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时,对侧肢体出现针刺样麻木感,多从手指向近端发展。发病3小时内可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超过时间窗则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康复期建议进行经颅磁刺激治疗。
3、失语:左侧大脑半球梗死损伤语言中枢时,出现找词困难或理解障碍。需进行语言功能评估,早期开展命名训练、句子复述等康复项目。合并房颤患者需使用华法林或利伐沙班预防血栓再形成。
4、偏盲:枕叶视辐射受损导致同向性视野缺损,表现为撞到侧面物体。急性期需营养神经治疗,使用甲钴胺联合胞磷胆碱。视野缺损超过3个月可考虑棱镜矫正或视野拓展训练。
5、共济失调:小脑梗死引发步态蹒跚似醉酒状,伴持物震颤。急性期需卧床制动防跌倒,恢复期通过平衡垫训练、重心转移练习改善协调性。后循环严重狭窄患者评估后可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
突发脑梗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4.5小时内。日常需控制血压低于140/90mmHg,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糖尿病患者保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康复阶段可尝试针灸改善神经功能,吞咽障碍患者需调整食物质地为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