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可通过耳镜检查、症状评估、听力测试、鼓室压力测定、病原体检测等方式诊断。该病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发热、耳道流脓等症状。
1、耳镜检查:医生使用耳镜观察鼓膜是否充血、膨隆或穿孔,这是诊断中耳炎最直接的方法。急性中耳炎常见鼓膜发红膨隆,慢性中耳炎可见鼓膜穿孔或钙化斑。检查时需清理外耳道耵聍,儿童需固定头部配合检查。
2、症状评估:典型症状包括突发耳痛、耳闷、听力减退,婴幼儿表现为抓耳哭闹、拒食。化脓性中耳炎会出现耳道流脓,分泌性中耳炎以耳闷和听力下降为主。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需考虑慢性中耳炎可能。
3、听力测试:纯音测听可发现传导性听力下降,声导抗测试显示鼓室负压或平坦曲线。儿童需进行游戏测听或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听力损失程度与中耳积液量呈正相关,积液吸收后听力多可恢复。
4、鼓室压力测定:通过声导抗仪测量鼓膜活动度,B型曲线提示中耳积液,C型曲线表明咽鼓管功能障碍。该检查无创快捷,适合筛查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病原体检测:取耳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常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性中耳炎可通过PCR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药敏试验可指导抗生素选择,减少耐药性发生。
预防中耳炎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二手烟暴露,感冒时正确擤鼻涕。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C、E,适量摄入深海鱼、坚果、深色蔬菜。游泳时使用耳塞防护,避免用力掏耳。出现持续耳痛或听力下降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延误治疗可能导致鼓膜永久穿孔或听力损伤。急性期可局部热敷缓解疼痛,保持耳道干燥,按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