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割完包皮吃什么药好

2025-04-24

301次浏览

痒疹与湿疹可通过发病机制、皮损特征、伴随症状、病程特点及治疗方式区分。两者均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但痒疹以剧烈瘙痒和结节性皮损为主,湿疹更倾向于多形性皮损和渗出倾向。

痒疹多与昆虫叮咬、代谢异常或神经精神因素相关,部分患者存在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湿疹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皮肤屏障功能障碍、Th2型免疫反应亢进及环境刺激物触发,遗传因素如丝聚蛋白基因突变是重要诱因。

痒疹典型表现为坚实丘疹或结节,表面粗糙伴抓痕,好发于四肢伸侧。湿疹皮损呈多形性,急性期可见红斑、水疱、糜烂,慢性期表现为苔藓样变和鳞屑,对称分布于屈侧皮肤。

痒疹瘙痒程度剧烈且持续,夜间加重明显,搔抓后易继发感染。湿疹常伴灼热感和刺痛,渗出倾向显著,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时可出现脓性分泌物。

痒疹病程迁延,结节可持续数月不退,愈后遗留色素沉着。湿疹具有反复发作倾向,受气候、压力等因素影响呈现波动性进展,部分儿童患者随年龄增长可自愈。

痒疹需采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及冷冻治疗。湿疹基础治疗包括保湿剂修复屏障,中重度患者需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或系统使用环孢素。

日常护理需避免过度清洁,选择无香料护肤品,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注意记录可疑致敏食物如海鲜、坚果,适度补充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运动建议选择低强度有氧活动如游泳,水温不超过38℃。皮损泛发或合并感染时应及时皮肤科就诊,紫外线光疗可作为顽固性病例的辅助治疗手段。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