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妊娠期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有哪些高发部位

2025-05-24

178次浏览

妊娠期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高发部位主要为下肢深静脉、盆腔静脉、髂静脉、股静脉及腘静脉。

1、下肢深静脉:

下肢深静脉是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栓形成最常见的部位,约占所有病例的70%。妊娠期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及髂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同时孕激素水平升高使静脉壁松弛,血流速度减慢。这些因素共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临床表现为单侧下肢肿胀、疼痛及皮肤温度升高。

2、盆腔静脉:

盆腔静脉血栓多发生在产褥期,与分娩过程中血管损伤及产后卧床有关。子宫复旧过程中静脉回流改变,加上凝血功能亢进状态未完全恢复,容易在卵巢静脉、子宫静脉等盆腔静脉形成血栓。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隐痛、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易被忽视。

3、髂静脉:

髂静脉血栓常继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蔓延,也可原发于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宫直接压迫左侧髂总静脉右侧髂总静脉受压较少,造成静脉血流淤滞。髂静脉血栓可能导致严重的下肢肿胀,皮肤呈青紫色,称为"股白肿"。

4、股静脉:

股静脉血栓多与长时间卧床制动有关,常见于剖宫产术后。股静脉位置较深,血栓形成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大腿中段压痛、Homans征阳性足背屈时小腿疼痛等表现。股静脉血栓脱落易引发肺栓塞。

5、腘静脉:

腘静脉位于膝关节后方,妊娠期体重增加使膝关节负荷加重,局部静脉受压。腘静脉血栓表现为小腿后方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能伴有踝关节水肿。需与肌肉拉伤鉴别,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妊娠期及产褥期女性应保持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穿着医用弹力袜可促进静脉回流;饮食上多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减少高脂饮食;出现单侧下肢肿胀、疼痛时应及时就医。哺乳期患者需告知医生哺乳情况,以便选择不影响哺乳的抗凝治疗方案。产后6周内仍属高风险期,需继续注意观察相关症状。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