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胀气可通过拍嗝排气、腹部按摩、调整喂养姿势、药物干预、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婴儿胀气通常由吞咽空气、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衡、牛奶蛋白过敏、肠套叠等原因引起。
1、拍嗝排气:喂养后竖抱婴儿,手掌呈空心状由下至上轻拍背部,促进胃内空气排出。每次哺乳间隔可分2-3次拍嗝,持续5-10分钟。飞机抱姿势可增加腹压辅助排气,注意支撑好头颈部。
2、腹部按摩:餐后1小时用温热的掌心顺时针按摩婴儿脐周,配合屈膝压腹动作促进肠蠕动。按摩油可选用含茴香或洋甘菊成分的婴儿专用油,每日3-4次,每次持续3-5分钟。
3、喂养调整:母乳喂养需确保正确含乳姿势,避免乳头混淆。奶瓶喂养选择防胀气奶嘴,保持45度倾斜角度。配方奶喂养可尝试水解蛋白奶粉或低乳糖配方,减少产气可能。
4、药物干预:西甲硅油可破坏胃肠道气泡表面张力,二甲硅油乳剂能缓解肠道痉挛。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调节肠道微生态,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病理排查:持续哭闹伴呕吐需排除肠套叠,果酱样大便提示需急诊就医。牛奶蛋白过敏表现为湿疹或血便,可通过饮食回避试验确诊,必要时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奶。
母乳妈妈需限制豆类、花椰菜等产气食物摄入,婴儿清醒时多做蹬腿运动促进肠道蠕动。使用襁褓包裹可缓解不适,注意避免腹部受压。记录每日胀气发作时间与喂养关联,持续48小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血便需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