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性激素检查主要通过血液检测完成,常用项目包括雌二醇、孕酮、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等,评估方式有基础激素检测、动态功能试验和周期监测三种。
1、基础检测:
月经周期第2-5天清晨空腹抽血检测基础性激素水平,雌二醇正常范围为20-50pg/ml,孕酮应低于1ng/ml。该时段检测可排除周期波动干扰,准确反映卵巢储备功能,适用于评估不孕症、闭经或青春期发育异常。
2、动态试验:
克罗米芬刺激试验通过口服药物后复查激素水平,观察卵巢反应能力。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试验则静脉注射药物后多次采血,判断下丘脑-垂体功能。这两种方法能鉴别雌激素异常的病变环节。
3、周期监测:
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重复检测,如排卵前监测雌二醇峰值200-300pg/ml,黄体中期检测孕酮>10ng/ml为正常。这种方法适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卵泡发育监测和黄体功能评估。
4、特殊检测:
抗苗勒管激素检测不受月经周期影响,可随时抽血评估卵巢储备。抑制素B检测则特异性反映窦卵泡数量。这两种激素与雌二醇联合检测能更全面判断生育能力。
5、辅助检查:
经阴道超声测量窦卵泡计数、卵巢体积等指标,与激素检测结果相互验证。骨密度检测可评估长期雌激素缺乏的影响,适用于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风险筛查。
检查前需避开急性感染期,停用激素类药物至少1个月。不同检测项目对抽血时间有严格要求,如基础检测需在上午8-10点进行。日常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激素水平,建议检查前三天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脂饮食。围绝经期女性可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激素评估,生育期女性应根据医嘱选择合适检测方案。长期雌激素异常者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排除卵巢或垂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