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出血可能由结膜下出血、外伤性眼损伤、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四种疾病引起。
1、结膜下出血:
结膜下出血是眼睛表层血管破裂导致的鲜红色片状出血,通常无痛感。常见诱因包括剧烈咳嗽、揉眼过度或血压骤升。多数情况下2周内可自行吸收,冷敷可缓解初期肿胀。若反复发作需排查凝血功能障碍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2、外伤性眼损伤:
眼球受外力撞击可能导致前房积血或玻璃体积血,伴随视力模糊、眼压升高等症状。机械性损伤可使虹膜血管破裂,血液混入房水形成分层现象。需立即就医排除眼球破裂,严重者需进行前房冲洗术。
3、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引起视网膜动脉硬化,血管渗血形成火焰状出血灶。特征性表现为视盘水肿伴棉絮斑,可能伴随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需通过眼底荧光造影评估血管损伤程度,首要治疗是控制血压达标。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点状出血或视网膜前出血,晚期可能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典型表现为黄斑区微动脉瘤伴硬性渗出,血糖波动会加速病情进展。需定期进行OCT检查,必要时行全视网膜光凝术。
日常需避免用力揉眼或剧烈运动,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眼底。增加深色蔬菜摄入补充维生素C,用眼30分钟后远眺放松。出血48小时内冷敷可收缩血管,后期热敷促进吸收。若出血伴随视力骤降、眼痛或头痛,需立即就诊排查颅内血管异常。长期使用抗凝药物者应定期检查凝血功能,避免外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