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可以服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或解痉药缓解症状,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常见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山莨菪碱等,不同药物针对胃酸过多、胃黏膜损伤或胃痉挛等不同机制发挥作用。
1、胃酸过多型胃痛:
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灼痛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奥美拉唑能持久抑制胃酸分泌,雷贝拉唑起效更快,法莫替丁适用于夜间酸突破现象。这类药物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钙吸收,骨质疏松患者应慎用。伴随反酸时可配合铝碳酸镁中和胃酸,其形成的保护膜能持续3-4小时。
2、胃黏膜损伤型胃痛:
胃炎或溃疡导致的隐痛适合胃黏膜保护剂。枸橼酸铋钾能在溃疡面形成蛋白铋复合物,硫糖铝通过与糜烂部位粘附形成屏障,康复新液含有多元醇类物质促进黏膜修复。使用这类药物需避免与牛奶同服,铋剂连续用药不宜超过2个月。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时,可静脉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减少胃酸分泌。
3、胃痉挛型胃痛:
阵发性绞痛多由平滑肌痉挛引起,山莨菪碱能阻断M受体缓解痉挛,匹维溴铵选择性作用于消化道平滑肌。用药后可能出现口干、视物模糊等抗胆碱能反应,青光眼患者禁用。热敷上腹部配合腹式呼吸可增强解痉效果,持续痉挛需排除肠梗阻等急腹症
胃痛期间应选择小米粥、山药羹等温和食物,避免辛辣、咖啡因及高脂饮食。规律进食细嚼慢咽,餐后1小时内避免平卧。慢性胃痛患者建议进行碳13呼气试验排查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用药者需定期监测胃镜。突发剧烈疼痛伴呕血、黑便需立即就医,运动建议选择八段锦等舒缓项目,避免增加腹压的卷腹动作。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