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多数情况下不属于严重疾病。该病以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通常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或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儿童发病率较高,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痊愈。
一、疾病特点与分期:
急性期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轻度下降,部分患者伴耳鸣;慢性期持续3个月以上可能出现传导性耳聋。儿童患者常因表述不清表现为抓耳、烦躁或注意力不集中。积液性质可分为浆液性、黏液性或混合性,其中黏液性积液病程较长。
二、治疗措施与预后:
急性期首选鼻用激素缓解咽鼓管水肿,配合黏液促排剂改善积液排出。慢性期需进行鼓膜穿刺或置管术,约80%患者术后听力可恢复正常。合并腺样体肥大的儿童患者建议同步切除腺样体。治疗期间需避免用力擤鼻、乘坐飞机等气压变化活动。
日常护理需保持鼻腔通畅,可通过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诱发鼻咽部充血。建议每日进行两次耳周热敷,每次15分钟。适度游泳有助于改善咽鼓管功能,但需佩戴专业耳塞防止进水。若出现耳痛加剧或发热症状需及时复查,警惕继发细菌性中耳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