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可通过抑酸药物、促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H2受体拮抗剂、中药调理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酸分泌过多、胃排空延迟、腹压增高、饮食刺激等原因引起。
1、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胃壁细胞氢钾ATP酶发挥作用,需连续服用4-8周。长期使用需警惕低镁血症和骨折风险。
功能主治: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
用法用量:奥美拉唑使用过量,会出现视物模糊、意识模糊、嗜睡、头痛、口干、颜面潮红、恶心及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等症状。本药物不宜经过透析清除,如意外过量服用,应该立即处理。
2、促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增强食管蠕动和胃排空。这类药物通过拮抗多巴胺受体或刺激5-HT4受体起效,适用于伴有腹胀、嗳气的患者。需注意与抗胆碱药合用会降低疗效。
3、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硫糖铝能在食管黏膜形成保护层。药物通过中和胃酸、吸附胆汁酸发挥作用,适合餐后反酸明显者。长期服用可能引起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反应。
4、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可减少基础胃酸分泌。药物通过竞争性阻断组胺H2受体起效,抑酸效果弱于质子泵抑制剂,适用于夜间反流症状控制。
5、中药调理: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可调和肝胃。中药通过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改善症状,需辨证选用湿热型或气滞型方剂。联合西药可减少复发率。
患者应避免高脂饮食和碳酸饮料,晚餐后保持直立位2小时,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超重者需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可降低腹压。症状持续需复查胃镜排除巴雷特食管等并发症,反复发作可考虑胃底折叠术等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