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斑块型银屑病是什么病

2025-05-26

242次浏览

斑块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好发于肘部、膝盖、腰骶部及头皮。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环境诱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及代谢综合征等多种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

约30%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有家族史,目前已发现HLA-Cw6、IL-23R等数十个易感基因位点。这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识别,诱发过度增殖和炎症反应。有家族史者发病年龄往往更早,但并非所有携带易感基因者都会发病。

2、免疫异常:

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失调是核心机制,IL-23/IL-17轴过度活化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周期缩短至3-4天正常为28天。同时TNF-α、IL-22等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形成血管扩张、炎性浸润和表皮增厚的典型病理改变。患者常伴有血清中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3、环境诱因:

感染如链球菌性咽炎、精神压力、外伤Koebner现象、吸烟酗酒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产生的超抗原可激活T细胞,精神压力通过神经肽P物质促进血管新生,而尼古丁会增强IL-17的产生。

4、皮肤屏障障碍:

患者表皮中丝聚蛋白、兜甲蛋白等角质包膜蛋白表达减少,导致皮肤保水能力下降、经皮水分丢失增加。这种屏障缺陷可能促使角质形成细胞代偿性增生,同时使外界抗原更易穿透表皮激活免疫系统,形成恶性循环。

5、代谢关联:

约30%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肥胖者脂肪组织产生的瘦素、抵抗素等脂肪因子可促进Th17分化。胰岛素抵抗状态下高血糖环境也会加剧炎症反应。反过来,慢性炎症又可能加重代谢异常,形成双向关联。

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需保持皮肤湿润,建议每日使用含尿素或乳酸的保湿剂;避免搔抓摩擦,洗澡水温不超过38℃;均衡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补充ω-3脂肪酸;规律作息减轻压力,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快走。合并关节症状或皮损面积较大时需及时皮肤科就诊,生物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等可针对性阻断关键炎症通路。冬季注意防晒防干,夏季避免暴晒诱发同形反应。定期筛查心血管代谢指标,早期干预共病。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