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长小水泡常见于汗疱疹、接触性皮炎或真菌感染,主要与局部刺激、过敏反应或微生物感染有关。
1、汗疱疹:
汗疱疹是手部常见的水疱性皮肤病,多因汗腺导管阻塞导致。典型表现为手掌、手指侧面出现米粒大小透明水泡,伴有瘙痒或灼热感。夏季高发,与精神紧张、多汗体质相关。保持手部干燥透气,避免抓挠,多数可自行消退。
2、接触性皮炎:
接触洗涤剂、金属镍等致敏物质后,皮肤发生Ⅳ型变态反应。水泡常出现在接触部位,边界清晰,伴随红肿瘙痒。常见过敏原包括染发剂、橡胶手套等。需立即脱离过敏源,局部冷敷缓解症状。
3、真菌感染:
手癣尤其是水疱型手癣由红色毛癣菌等致病真菌引起。水泡多发生在手掌或指缝,呈环形分布,可能伴随脱屑。共用毛巾或接触宠物易传播。需通过真菌镜检确诊,抗真菌治疗需持续2-4周。
4、机械摩擦:
长期使用工具或器械导致反复摩擦,可能形成摩擦性水泡。常见于劳动者或运动员,水泡内为无菌组织液。初期应保持水泡完整,直径超1厘米时可消毒后穿刺引流。
5、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可能引起手指水泡疱疹性瘭疽,表现为簇集性小水泡伴明显疼痛。多见于医务人员或儿童,具有自限性但易复发。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需抗病毒治疗。
日常护理应避免过度清洁,使用温水代替热水洗手,选择无香料保湿霜。棉质手套可减少摩擦,接触化学品时需佩戴防护手套。若水泡持续扩大、化脓或伴随发热,应及时就诊皮肤科。观察记录水泡变化周期、诱发因素等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