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无结构或功能异常的泌尿系统中由细菌引起的感染,主要涉及膀胱和尿道,常见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
1、病因明确:
单纯性尿路感染多由肠道菌群逆行感染引起,女性因尿道较短更易发病。生理性诱因包括饮水不足、憋尿习惯,病理性因素可能涉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大肠杆菌占致病菌的70%-90%,其表面纤毛可特异性黏附尿路上皮。
2、典型症状:
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灼痛等膀胱刺激征,部分患者出现下腹隐痛。尿液常呈现浑浊状态,约30%病例伴有显微镜下血尿。症状通常持续3-5天,极少引起发热等全身反应。
3、诊断标准:
确诊需结合尿常规检查白细胞>10个/HP和尿培养菌落计数≥10⁵CFU/ml。对于育龄期女性,典型症状结合尿检阳性即可临床诊断。复杂性尿路感染需通过影像学排除结石、梗阻等异常。
4、药物治疗:
首选磷霉素氨丁三醇、呋喃妥因等一线抗菌药物,疗程通常3-5天。对于反复发作患者,可考虑使用头孢克洛等二代头孢菌素。所有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购买抗生素。
5、预防措施:
每日饮水2000ml以上可机械冲刷尿道,性生活后及时排尿能减少细菌定植。绝经后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乳膏维持尿道黏膜完整性。蔓越莓制剂中的原花青素可能抑制细菌黏附。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建议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物摄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选择棉质透气材质。游泳后及时更换泳衣,经期每2小时更换卫生用品。每年发作超过3次者需排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解剖异常,必要时转诊泌尿外科。出现腰痛、发热等症状提示可能进展为肾盂肾炎,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