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早期症状隐匿,随着病情进展可表现为乏力腹胀、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典型表现。肝功能减退与门静脉高压是核心病理基础。
1、消化异常:门静脉高压导致胃肠淤血,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早饱感。高蛋白饮食易诱发肝性脑病,需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在0.8-1g/kg,优先选择植物蛋白。
2、皮肤改变:胆红素代谢障碍引发黄疸,可见巩膜黄染及皮肤瘙痒。雌激素灭活减少导致蜘蛛痣和肝掌,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区域。每日温水擦浴可缓解瘙痒。
3、腹水形成:低蛋白血症和门脉高压共同作用,腹部膨隆伴移动性浊音。限制钠盐摄入至2g/日,利尿剂使用需监测电解质,顽固性腹水需行腹腔穿刺放液。
4、凝血障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表现为鼻衄、牙龈出血或皮下瘀斑。维生素K补充效果有限,严重出血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
5、神经症状:血氨升高引发肝性脑病,从注意力涣散进展至意识模糊。乳果糖可减少氨吸收,支链氨基酸制剂能纠正代谢失衡。
肝硬化患者需保证每日30kcal/kg热量摄入,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可改善代谢,但需避免腹部碰撞。定期监测肝功能、甲胎蛋白及腹部超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禁食坚硬食物。出现呕血黑便、意识障碍等急症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