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好处

2025-04-10

118次浏览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可通过补肾壮骨、活血化瘀、调节气血、整体调理、副作用小等方式改善症状。骨质疏松多与肾精不足、气血亏虚、骨失濡养等因素相关。

1、补肾壮骨: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虚是骨质疏松的核心病机。熟地黄、骨碎补等补肾中药可促进成骨细胞活性,淫羊藿提取物能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临床常用左归丸、右归丸等方剂,配合艾灸肾俞、命门等穴位。

2、活血化瘀:血瘀证患者常见骨痛加剧、舌质紫暗。丹参、三七等活血药能改善骨微循环,桃红四物汤可提升骨密度检测值。针灸血海、三阴交等穴位有助于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

3、调节气血:气血两虚型多见乏力驼背,黄芪、当归等药物通过调节OPG/RANKL系统平衡骨代谢。八珍汤配合太极拳锻炼,既能补益气血又可增强肌肉对骨骼的保护作用

4、整体调理:中医辨证施治兼顾肝脾肾多脏器,如柴胡疏肝散调理肝郁气滞型,香砂六君子汤改善脾虚湿困型。这种多靶点干预模式较单纯补钙更符合骨质疏松的复杂病理机制。

5、副作用小:相比长期使用双膦酸盐可能引发颌骨坏死,或雌激素替代疗法的致癌风险,中药治疗更适用于需长期用药的老年患者。雷公藤多苷等中药提取物已证实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而无致癌性。

骨质疏松患者日常可食用黑芝麻核桃粥、杜仲猪骨汤等药膳,练习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冬季艾灸关元穴。中医治疗强调“三分治七分养”,需持续用药3-6个月并定期检测骨密度,严重椎体骨折者建议联合现代医学抗骨质疏松药物。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