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属于恶性肿瘤,其严重程度需结合病理类型、分期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评估。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若进展至晚期则治疗难度显著增加。
1、疾病分期与严重程度:
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标准,子宫内膜癌分为Ⅰ-Ⅳ期。Ⅰ期肿瘤局限于子宫体,通过手术切除治愈率较高;Ⅱ期侵犯宫颈间质,需联合放化疗;Ⅲ期扩散至盆腔淋巴结或阴道,五年生存率降至50%-60%;Ⅳ期出现远处转移时,常需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预后相对较差。不同病理类型中,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度较低,而浆液性癌或透明细胞癌侵袭性强。
2、治疗方案选择:
早期患者首选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必要时清扫淋巴结。中晚期需配合紫杉醇、卡铂等化疗药物,或盆腔放射治疗。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为复发转移患者提供新选择。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CA125等肿瘤标志物,评估疗效。
术后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补充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控制体重在BMI24以下。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每3-6个月复查阴道超声及胸腹部CT。心理支持方面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