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体内湿气可通过藿香正气水、参苓白术散、二妙丸等药物调理,通常由饮食不当、环境潮湿、脾胃虚弱、肝胆湿热、肾阳不足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理:
饮食不当是湿气内生的常见原因,过量食用生冷、油腻、甜腻食物会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建议减少冰镇饮品、肥肉、奶油等高湿食物摄入,适当增加薏米、赤小豆、山药等健脾利湿食材。
2、环境调节: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易导致外湿侵袭,表现为头身困重、关节酸痛。保持居所通风干燥,使用除湿机控制湿度在50%-60%,阴雨天气可佩戴艾草香囊驱散湿邪。
3、脾胃养护:
脾胃虚弱者运化水湿能力下降,常见食欲不振、大便黏腻。日常可按摩足三里穴,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招式,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脾胃负担。
4、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可能与情志不畅、酗酒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口苦咽干、胁肋胀痛等症状。药物治疗可选用龙胆泻肝丸、茵栀黄颗粒,配合菊花、决明子代茶饮。
5、肾阳不足:
肾阳虚衰难以温化水湿,多伴腰膝冷痛、夜尿频多。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温补肾阳,艾灸关元穴、命门穴有助于增强阳气化湿之力。
除药物干预外,建议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排汗祛湿,睡眠时避免直接对着空调出风口。湿气重者应限制每日水分摄入不超过2000ml,晨起饮用生姜红枣茶有助于振奋阳气。若出现舌苔厚腻、肢体浮肿持续两周未缓解,需及时就医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