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寒并非现代医学概念,中医理论中多指女性胞宫受寒引发的症候群。判断需结合症状与体质特征,常见表现为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缓解、经血色暗夹血块、四肢不温及白带清稀量多。舌象多呈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象以沉迟或紧为主。长期宫寒可能伴随月经后期、不孕或习惯性流产。
典型症状自检:
经期相关症状最具参考价值。若行经时需用暖水袋敷腹才能缓解绞痛,经血排出不畅且血块呈紫黑色,需警惕宫寒。非经期表现为平素畏寒,尤其腰骶部与小腹发凉,进食生冷后腹泻加重。部分患者伴有性欲减退、夜尿频多等肾阳虚症状。但需注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器质性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
体质鉴别要点:
阳虚体质者更易出现宫寒。这类人群通常肌肉松软、面色苍白,夏季耐空调不耐风扇,冬季即便多穿衣仍手脚冰凉。可观察晨起舌苔是否湿润白腻,日常是否稍受凉即腹泻。与实寒证的区别在于,宫寒症状持续存在且与气温变化关联较小
日常调理建议加强腰腹部保暖,经期避免接触冷水。饮食可适量添加肉桂、干姜等温性调料,但阴虚火旺者慎用。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若症状持续半年以上或影响生育功能,建议至中医妇科进行专业体质辨识与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