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伤可分为机械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物理性损伤、辐射性损伤及生物性损伤五种类型。
机械性眼外伤包括钝挫伤、穿通伤和异物伤。钝挫伤常见于拳击、球类运动等外力撞击,可能导致前房积血或晶状体脱位。穿通伤多由尖锐物品刺入眼球引起,伴随视力急剧下降和眼内组织脱出。异物伤多见于金属碎屑、木屑等嵌入角膜,表现为剧烈眼痛和畏光。这类损伤需立即清除异物并预防感染。
酸碱化学物质接触眼部可造成角膜溶解或结膜坏死。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渗透性强,酸性物质如硫酸易引起蛋白凝固。现场需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15分钟以上,后续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继发感染。重度灼伤可能导致睑球粘连等后遗症。
高温蒸汽、熔融金属或火焰接触可导致眼睑皮肤烧伤和角膜混浊。低温冻伤多见于极寒环境暴露,引发结膜血管痉挛。应急处理需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揉搓眼睛。深度烧伤可能需羊膜移植手术修复角膜。
紫外线照射易引发电光性眼炎,表现为剧烈疼痛和流泪,常见于电焊作业或雪地反光。红外线长期暴露可能诱发白内障。电离辐射如X射线会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防护需佩戴专用护目镜,急性期可用冷敷缓解症状。
昆虫蛰伤、植物刺伤或动物抓伤可能将病原体带入眼内。蜂毒可致过敏性结膜炎,仙人掌刺易残留引发肉芽肿。处理需用镊子清除残留物,昆虫毒液需用弱碱溶液中和。狂犬病暴露需及时接种疫苗。
眼外伤后应避免揉眼并立即用清洁水冲洗,化学伤需分秒必争处理。日常建议佩戴防护镜进行高风险作业,居家时妥善存放腐蚀性物品。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Omega-3脂肪酸促进角膜修复,羽毛球等球类运动需警惕高速物体冲击。出现视力模糊、持续疼痛或异常分泌物时应及时就诊眼科,严重外伤需进行眼眶CT或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评估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