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贫血可能由缺铁、维生素B12缺乏、慢性失血、骨髓疾病、遗传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补铁治疗、输血、骨髓移植、药物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干预。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60g/L时,血液携氧能力显著下降。机体代偿性加快心率、增强呼吸,可能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长期缺氧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高铁食物摄入。
心脏需加倍工作补偿供氧不足,可能引发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伴随面色苍白、甲床发白等体征。血红蛋白低于40g/L时需紧急输血,同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琥珀酸亚铁等药物。需监测血压及心电图变化。
严重贫血患者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伤口愈合延缓。反复感染风险增加2-3倍,常见口腔溃疡、呼吸道感染。治疗期间需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蛋白质摄入量应达1.5g/kg体重。避免生冷食物预防胃肠道感染。
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贫血时,可能出现四肢麻木、平衡障碍等神经病变。与髓鞘合成障碍有关,伴随舌乳头萎缩。需肌注维生素B12注射液,联合甲钴胺、叶酸治疗。神经损伤恢复需3-6个月。
极重度贫血Hb<30g/L可引发肝肾功能异常,出现少尿、黄疸等危象。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需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遗传性溶血性贫血需脾切除术。危急情况需ICU监护,维持血氧饱和度>90%。
贫血患者每日应保证瘦肉50-75g、深色蔬菜300g,每周食用猪肝1-2次。恢复期建议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居家监测指甲床颜色、日常活动耐量,血红蛋白稳定后仍需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妊娠期、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调整铁剂用量,避免与钙剂同服影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