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炎可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症状评估等方式诊断。附睾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逆行感染、性传播疾病、免疫因素、外伤等原因引起。
医生通过触诊阴囊评估附睾肿胀程度与压痛反应,急性期可见患侧阴囊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慢性期可能触及附睾硬结。需同时检查精索与睾丸排除扭转可能,提睾反射测试有助于鉴别诊断。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尿常规可见脓尿或菌尿。前列腺液检查适用于慢性附睾炎患者,精液分析能评估炎症对生育功能的影响,C反应蛋白检测可反映急性炎症程度。
阴囊超声为首选检查手段,能清晰显示附睾增大、血流信号增强等典型表现,同时鉴别睾丸扭转或肿瘤。多普勒超声可评估睾丸缺血情况,磁共振成像适用于复杂病例的诊断与鉴别。
尿道分泌物培养可明确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血培养适用于高热患者。PCR技术能检测特异性病原体核酸,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选择,慢性患者需排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
突发阴囊剧痛伴发热提示急性细菌性附睾炎,慢性患者表现为反复隐痛或坠胀感。需记录排尿异常、性接触史等伴随症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可量化症状严重程度。
日常需避免久坐压迫阴囊,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急性期可冰敷缓解肿胀,慢性期温水坐浴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宜选择冬瓜、薏仁等利尿食物,限制辣椒、酒精等刺激性摄入。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避免骑行等会阴部受压运动。出现持续高热或阴囊皮肤溃烂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禁止性行为直至症状完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