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脓性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局部清洁护理等方式治疗。流脓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耳道损伤、免疫力低下、耳部解剖异常等原因引起。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等可直接作用于耳道感染部位。使用时需将患耳朝上,滴入药液后保持体位5分钟,每日2-3次。这类药物能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阿奇霉素适用于中重度感染或伴随发热症状。口服疗程通常为7-10天,需完成整个疗程防止耐药性产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建议餐后服用。
使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理外耳道分泌物,每日2次。避免用力掏耳或使用尖锐物品,防止鼓膜穿孔。保持耳道干燥,沐浴时可使用防水耳塞。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耳痛和炎症反应。耳部肿胀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滴耳液,但需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疼痛剧烈伴听力下降需及时就医。
鼓膜切开术适用于脓液积聚严重者,鼓室成形术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例。手术可清除病灶并放置通气管,术后需避免耳部进水,定期复查听力恢复情况。
治疗期间需保持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兰花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适度进行颈部放松运动促进耳部血液循环,睡眠时抬高患侧头部。每日监测体温和耳分泌物性状,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头痛或面瘫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避免游泳、乘飞机等可能影响耳压的活动,严格遵医嘱完成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