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什么

2025-04-19

259次浏览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可能由自身免疫异常、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线粒体功能障碍、胆汁酸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熊去氧胆酸、奥贝胆酸、免疫抑制剂等方式治疗。

1、自身免疫:患者体内抗线粒体抗体攻击胆管上皮细胞,导致小胆管进行性破坏。疾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疲劳、皮肤瘙痒,后期出现黄疸、骨质疏松。治疗需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延缓进展,严重者需联合布地奈德。

2、遗传倾向:HLA-DRB1*08等基因变异增加患病风险。这类患者常合并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病。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筛查,建议一级亲属定期监测碱性磷酸酶水平。

3、环境触发:化学毒物或感染可能诱发免疫异常。接触氯丙嗪、避孕药等药物者发病率升高,EB病毒等感染也可能参与发病。避免肝毒性物质暴露是重要预防措施。

4、胆汁淤积:受损胆管导致胆汁酸蓄积损伤肝细胞。患者出现皮肤黄瘤、脂肪泻等典型表现,血清IgM水平显著升高。考来烯胺可缓解瘙痒,维生素ADK需常规补充。

5、肝纤维化:持续炎症激活星状细胞致胶原沉积。从门静脉周围纤维化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可能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弹性成像监测纤维化程度,终末期需肝移植。

患者需保持低脂饮食减少胆汁负担,每日摄入中链甘油三酯30-40g。适度游泳、瑜伽等运动改善骨质疏松,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折。皮肤护理重点在于缓解瘙痒,建议使用温和沐浴露并坚持涂抹保湿霜。定期监测骨密度和脂溶性维生素水平,每年进行胃镜检查评估静脉曲张风险。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