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伴随全身疼痛可能由中枢敏化、炎症反应、肌肉紧张、神经递质紊乱、共病纤维肌痛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药物干预、心理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营养调节等方式改善。
1、中枢敏化:长期抑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疼痛阈值降低,非伤害性刺激被放大为疼痛信号。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抗抑郁药可调节疼痛传导通路,温水浴等热敷方式能缓解不适。
2、炎症反应:抑郁状态下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引发广泛性肌肉关节疼痛。Omega-3脂肪酸补充剂和姜黄素具有抗炎作用,规律进行瑜伽或太极等低强度运动可降低炎症标记物。
3、肌肉紧张:持续焦虑状态造成肌肉异常收缩,乳酸堆积导致酸痛。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配合按摩可改善症状,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能同时改善情绪和躯体症状。
4、神经递质紊乱: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不足同时影响情绪调节和疼痛抑制功能。米氮平等双通道抗抑郁药可调节神经递质,经颅磁刺激治疗能直接作用于相关脑区。
5、共病纤维肌痛:约30%抑郁症患者合并纤维肌痛综合征,表现为对称性压痛点疼痛。普瑞巴林联合有氧运动可改善症状,正念减压训练有助于打破疼痛-抑郁循环。
日常饮食需增加富含色氨酸的牛奶、香蕉等食物促进血清素合成,每周进行3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疼痛急性期可采用冷热交替敷法。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晨僵、关节肿胀需排查类风湿关节炎等器质性疾病,抑郁与疼痛相互恶化可能提示疾病进入慢性化阶段,建议精神科与疼痛科联合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