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黄体酮、炔雌醇环丙孕酮和氨甲环酸。子宫出血的用药选择需根据病因决定,常见原因有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凝血功能障碍及排卵障碍。
1. 黄体酮:
黄体酮适用于因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子宫出血,通过补充孕激素调节子宫内膜脱落周期。该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周期性使用,常见剂型包括胶囊和注射液。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妊娠期及严重肝病患者禁用。
2. 炔雌醇环丙孕酮:
炔雌醇环丙孕酮是复合避孕药,用于调节月经周期异常引起的出血。其通过抑制排卵和稳定子宫内膜达到止血效果。高血压、血栓病史及35岁以上吸烟女性慎用,需连续用药21天。
3. 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溶系统发挥止血作用,适用于经量过多或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口服制剂需在出血期短期使用,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
4.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适用于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出血,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缩小病灶。需注意骨质流失等副作用,疗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常与反向添加疗法联合使用。
5. 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可用于缓解出血伴随的痛经症状,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出血量。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建议餐后服用以减轻胃黏膜刺激。
药物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建议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必要时配合铁剂补充。出血持续超过7天或伴随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时需及时复诊,40岁以上患者出现异常出血建议完善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