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可通过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药物治疗,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皮肤损伤、免疫力下降、毛囊堵塞等原因引起。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侵入毛囊引发炎症,表现为红肿疼痛的脓疱。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夫西地酸乳膏能干扰细菌DNA复制。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2、真菌感染:
糠秕孢子菌等真菌过度繁殖会导致瘙痒性丘疹,常见于多汗部位。使用酮康唑乳膏破坏真菌细胞膜,联苯苄唑乳膏抑制麦角固醇合成。穿透气棉质衣物,出汗后及时擦干。
3、皮肤损伤:
剃须、脱毛或衣物摩擦造成微小伤口,病原体易从破损处入侵。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兼具抗炎抗菌作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继发感染。损伤后立即用碘伏消毒,暂停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4、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或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反复发作。匹美莫司软膏调节局部免疫反应,配合口服维生素B族增强皮肤抵抗力。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适量补充锌元素。
5、毛囊堵塞:
油脂分泌过剩混合死皮细胞阻塞毛囊口,形成白色脓头。过氧苯甲酰凝胶溶解角质栓,阿达帕林凝胶调节毛囊角化。每周2次用硫磺皂清洁,避免使用厚重油性化妆品。
日常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摩擦,出汗后及时沐浴更衣;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增加猕猴桃、蓝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摄入;每周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体质。若红肿范围扩大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进行脓液培养和药敏试验,严重者可能需要口服多西环素或伊曲康唑等系统性治疗,极少数顽固病例需手术切开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