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结膜炎可通过接触传播传染给他人,常见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共用毛巾或化妆品、污染的手部触摸眼睛等。
1、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毛巾、枕头等物品间接传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可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接触后未洗手揉眼易导致感染。建议患者使用独立洗漱用品,接触眼部后彻底清洁双手。
2、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能携带病原体,近距离接触时可通过黏膜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在密闭环境中传播风险较高。患者应佩戴口罩并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尤其避免与婴幼儿密切接触。
3、母婴传播:
新生儿经产道分娩时可能感染淋球菌或衣原体,表现为出生后2-5天出现脓性分泌物。孕妇需进行产前筛查,婴儿出生后立即使用红霉素眼膏预防。哺乳期母亲患病时应避免婴儿接触面部。
4、公共设施传播:
游泳池、健身房等潮湿环境易传播绿脓杆菌,患者应暂停使用公共浴池。隐形眼镜护理液污染可引发棘阿米巴原虫合并感染,需每日更换镜盒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5、免疫力低下易感:
糖尿病或HIV感染者更易发生重症感染,可能伴随角膜溃疡、视力下降等症状。此类人群接触患者后需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出现畏光流泪症状应及时眼科就诊。
患者应坚持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莫西沙星眼膏等药物完成7-10天疗程,症状消退后继续用药3天防止复发。居家期间每日煮沸消毒毛巾,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佩戴太阳镜减少光线刺激。恢复期可进行眼球转动训练促进血液循环,游泳等公共场所活动建议症状完全消失1周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