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洗牙的危害有哪些

2025-04-30

15702次浏览

洗牙可能由操作不当、器械消毒不彻底、牙龈敏感、牙釉质损伤、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危害。洗牙后可通过冷敷缓解肿胀、使用抗敏感牙膏、避免刺激性食物、定期口腔检查、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等方式减少风险。

1、操作不当:

不规范的操作手法可能导致牙龈机械性损伤,表现为刷牙出血或持续性疼痛。临床建议选择超声洁牙替代手工刮治,操作后24小时内避免使用牙线刺激牙龈。牙龈退缩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调整功率参数。

2、器械污染:

重复使用的洁牙机头若灭菌不合格,可能传播乙肝病毒或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应确认器械消毒日期,提倡使用一次性器械包。艾滋病感染者需在专科医院进行特殊消毒程序。

3、牙齿敏感:

牙结石清除后牙根暴露,冷热刺激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引发酸痛。可使用含氟化亚锡或硝酸钾的舒适达牙膏,配合温水漱口缓解症状。重度敏感者可考虑牙本质封闭剂处理。

4、牙釉质损伤:

高频振动器械长期作用于同一部位可能造成釉质微裂纹,表现为牙齿表面粗糙感。建议控制单次洁牙时间不超过40分钟,每年洁牙不超过2次。已有隐裂者需采用橡皮杯抛光替代喷砂处理。

5、全身风险:

心脏瓣膜病患者可能发生菌血症,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创面愈合延迟。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血压低于160/100mmHg。服用抗凝药者需提前5天调整用药方案。

洗牙后建议选择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日常饮食增加奶酪、猕猴桃等富含钙质与维生素C的食物。游泳等水下运动需延后48小时,使用冲牙器时应调至最低档位。每半年进行牙周探诊检查,妊娠期妇女建议在孕中期进行预防性洁治。牙龈持续出血超过72小时需复查凝血功能。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