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疝可能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或停止排便等症状。腹内疝通常由先天性解剖异常、腹部手术后粘连、创伤等因素引起,严重时可导致肠梗阻或肠坏死。
1、腹痛
腹内疝最常见的症状是突发性或渐进性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或手术瘢痕附近,可能呈现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疼痛程度与疝囊内肠管受压程度相关,体位改变或活动时可能加重。部分患者疼痛会向背部或会阴部放射,伴随出汗、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反应。
2、腹胀
随着病情进展,疝囊内肠管发生嵌顿或绞窄时,会出现明显腹胀。腹部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先亢进后减弱。腹胀可能伴随可见的肠型或蠕动波,严重时腹围可短期内显著增加。腹胀程度与肠梗阻部位相关,高位梗阻时腹胀较轻但呕吐频繁。
3、恶心呕吐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反射性呕吐,早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含胆汁或粪样物。呕吐频率和性质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繁,低位梗阻呕吐出现晚但量多。持续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继发症状。
4、排便异常
完全性肠梗阻时表现为停止排便排气,但早期或部分梗阻时仍可能有少量排便。少数患者因肠系膜血管受压会出现血便。慢性腹内疝可能表现为间歇性便秘与腹泻交替,排便习惯改变常先于其他症状出现。
5、全身症状
发生肠绞窄时出现发热、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全身炎症反应。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酸中毒等表现。晚期可能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等危重症状,此时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明显。
怀疑腹内疝时应立即禁食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按压。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腹部手术后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定期体检有助于发现潜在解剖异常,慢性腹痛患者建议完善腹部CT等影像学检查。出现急性症状时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