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晚期患者临终前常见八大征兆包括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加重、尿量减少、四肢冰冷、血压下降、心率异常、食欲丧失及回光返照。这些表现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相关,需结合患者基础疾病综合判断。
1、意识模糊:
脑灌注不足导致谵妄或嗜睡,表现为时间地点定向力障碍、言语混乱。这与脑缺氧、代谢废物堆积有关,可能伴随血氧饱和度低于90%。家属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过度刺激患者。
2、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加剧,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心输出量锐减引发肺淤血,患者常出现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鼻翼扇动,需抬高床头60度缓解症状。
3、尿量减少:
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提示肾功能恶化。心肾综合征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能伴随血肌酐翻倍升高。此时需记录出入量,但避免过度限制液体摄入加重痛苦。
4、四肢冰冷:
末梢循环衰竭使皮肤温度低于35℃,出现花斑样改变。心排血量降低至正常值30%以下时,肢体远端脉搏微弱甚至消失,提示外周血管收缩代偿机制已失代偿。
5、血压下降:
收缩压持续低于90mmHg且对升压药无反应。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导致每搏输出量减少,常合并脉压差缩小至20mmHg以内,预示循环系统即将崩溃。
6、心率异常:
心室率超过14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和心肌缺血引发电活动不稳定,可能突然出现室颤或心脏停搏。
7、食欲丧失:
胃肠淤血导致完全拒食拒饮,体重一周内下降超5%。肝功能受损使白蛋白低于30g/L,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此时不必强迫进食,保持口腔湿润即可。
8、回光返照:
临终前24-48小时可能出现短暂意识清醒、食欲恢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短暂升高,这种状态通常持续数小时,需做好告别准备。
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应以提高生存质量为核心。保持半卧位缓解呼吸困难,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每2小时协助翻身。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必要时雾化吸入稀释痰液。疼痛控制可选用吗啡类镇痛药,但需注意呼吸抑制风险。音乐疗法和抚触沟通能减轻焦虑,家属应避免在床前过度哭泣造成患者心理负担。营养支持以流质为主,吞咽困难时可使用口腔棉签湿润。终末护理重点在于维护尊严,减少有创操作,让患者安详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