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治疗乙状结肠炎有什么药物

2025-05-26

207次浏览

乙状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局限型的常用治疗药物包括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益生菌。药物选择需根据病情活动度、病变范围及个体差异综合评估。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1、美沙拉嗪:

作为5-氨基水杨酸制剂,美沙拉嗪是轻中度活动期首选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肠道炎症。剂型包括口服片剂如艾迪莎和局部用栓剂/灌肠液,对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推荐联合局部用药。需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和胃肠道反应。

2、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中重度活动期或美沙拉嗪无效者,常用泼尼松、布地奈德等。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快速控制急性炎症,布地奈德因首过效应高而全身副作用较小。长期使用需警惕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风险,症状缓解后需逐步减量而非骤停。

3、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环孢素等用于激素依赖或难治性病例,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维持缓解。硫唑嘌呤需用药3-6个月显效,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血常规和肝功能。环孢素多用于急性重症抢救治疗,需监测血药浓度预防肾毒性。

4、生物制剂:

抗TNF-α单抗如英夫利昔单抗针对传统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患者,通过阻断促炎因子发挥作用。需排除活动性感染和肿瘤后使用,给药方式为静脉输注,可能引发输液反应和机会性感染。

5、益生菌:

某些菌株如VSL#3复合益生菌可作为辅助治疗,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研究显示对维持缓解可能有益,但菌种选择、剂量和疗程仍需更多循证依据支持。

乙状结肠炎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低渣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蒸蛋等;发作期可尝试短链脂肪酸灌肠辅助修复肠黏膜;适度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蠕动;定期肠镜监测和营养评估不可忽视,贫血患者需补充铁剂和叶酸;心理疏导对缓解焦虑诱发的症状反复尤为重要,建议加入患者互助团体获取支持。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