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可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尿道造影、超声检查、残余尿量测定、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方式诊断。该疾病通常由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多发性硬化症、脑血管意外、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引起。
1、尿流动力学:通过测量膀胱内压力和尿流率评估储尿排尿功能,需配合尿道压力描记和肌电图检测。检查前需排空膀胱,过程中可能产生轻微不适。
2、膀胱造影:采用X线或CT造影观察膀胱形态及排尿过程,可发现膀胱憩室或输尿管反流。检查需留置导尿管注入造影剂,存在放射性暴露风险。
3、超声检测:通过测量排尿后残余尿量判断膀胱排空能力,正常值应小于50ml。检查无创便捷,但结果易受操作者技术影响,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4、神经评估: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能检测骶髓排尿中枢至膀胱的神经传导,适用于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病变。检查需专业设备,耗时较长。
5、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排除尿路感染,血糖检测辅助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需注意采集清洁中段尿,必要时进行尿培养药敏试验。
诊断需结合病史与体格检查,重点观察会阴部感觉、肛门括约肌张力及球海绵体反射。建议记录72小时排尿日记,监测每日饮水量、排尿次数及尿失禁情况。康复训练包括定时排尿、盆底肌锻炼、间歇导尿等措施,严重病例可考虑膀胱扩大术或骶神经调节术。日常需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咖啡因及酒精刺激,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预防肾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