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原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睾丸原始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生殖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睾丸肿瘤的95%。该病多见于15-35岁男性,典型表现为无痛性睾丸肿大,可能伴随阴囊坠胀感或沉重感。早期发现时预后良好,五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
1、病理特征:精原细胞瘤由单一类型的肿瘤细胞构成,细胞体积大且胞浆透明,核仁明显。组织学上可分为典型型、间变型和精母细胞型三种亚型,其中典型型占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敏感,这为治疗提供了重要优势。
2、临床表现:患者常因无意中发现睾丸无痛性肿块就诊,肿块质地坚硬且表面光滑。约25%病例可能出现转移症状,如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引起的腰痛、腹部包块,或肺转移导致的咳嗽、咯血。部分患者会出现内分泌异常表现,如男性乳房发育。
3、诊断方法:超声检查是首选影像学手段,可显示睾丸内均质低回声团块。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助于鉴别诊断。确诊需依靠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病理检查,术前禁忌穿刺活检以避免肿瘤扩散。
4、治疗原则:I期患者行高位睾丸切除术后可选择密切随访或辅助放疗;II期需联合腹膜后淋巴结放疗;III期则以化疗为主,常用方案包括顺铂、依托泊苷和博来霉素组成的BEP方案。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考虑精子冷冻保存。
5、预后因素: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I期患者五年生存率超过98%,而晚期病例降至70%左右。肿瘤大小、浸润范围、血清标志物水平也是重要评估指标。规范治疗后复发率低于5%,但需终身随访监测。
日常需保持阴部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造成阴囊外伤。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硒元素。康复期患者可进行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胸腹CT。出现异常体重下降、骨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复发。